Japan_富士山(下)

我和Stefan都是平時有運動習慣的人,今年我健行的次數雖然沒有往年多,不過體能訓練是一點都沒有鬆懈過,Stefan今年則安排了不少高海拔的登山行程,8月底才剛挑戰完馬特洪峰,所以他的登山腿及臀肌絕對比我訓練有素的多。

從五合目的星觀莊出發(2310m),劍峰高度為3776m,預計爬升高度1466m,爬山的時間安排,和我們在自家(瑞士)登山的時程安排類似,爬升高度愈高的行程,就要愈早出發,一度有人以為我們打算摸黑登頂看日出,我笑著回應:「日出天天都會發生,沒有必要非得在富士山頂上看吧。」我和Stefan對熬夜摸黑爬山沒興趣,非得一早起床摸黑上山也是因爲參考官方所需登山時間(吉田口路線)而決定,登山的主角是山道沿途的景色,還有山本身的地形風貌才是爬山的重點。

四點半準時出發,前30分鐘戴頭燈摸黑上山,Stefan開始的速度明顯過快,我兩次請他放慢速度,拜託!剛剛才吞下肚的麵包及熱茶,你讓我的胃有點時間消化吧,這種爬升速度我會消化不良的,30分鐘持續緩緩前進中,天色也漸漸轉亮。

登山步道爲火山岩、砂地形,5-6合目沿途多為碎石細砂地,出發前我們知道兩人的鞋子是健行休閒款式,富士山到底有多難走,我們的鞋子是否合宜則完全沒有概念。Stefan穿著Salomon XA Pro 3D Ultra 2 Trail-Running Shoes,鞋子設計為健走款式,但是鞋底的防滑還是沒有登山鞋佳,我穿的則是Arcteryx  Arakys,既非高筒也非登山鞋,這雙連我也很難定位的鞋子,但是配有Vibram的鞋底強過Stefan的普通鞋底十倍,尤其在下山路上更明顯,Stefan因為細砂石而滑步了大概8遍,我則大概兩次。(對,我們無聊到開始統計滑步次數!)

7~8合目之間的火山岩地形超級好走,對習慣攀岩及健行的人,火山岩的孔洞地型和健行者的鞋子有良好的摩擦及接觸,腳底下有很札實的觸感,爬起山來很流暢穩健。但是進入這一區也開始領教到「無遮蔽物或由富士山地形而形成的風勢」(風速約30-35公里/小時),風速其實不算高或冷得凍人,但是持續且時強時弱的變化,我索性戴上毛帽,不是因為冷,而是為了避免吹久了頭痛(個人體質)。4點半出發,在6:40分我們找到一個風勢減弱的角落休息補充水份及熱量。(10-15分鐘)

富士山有很多特點,讓它自有其獨特之處,舉例來說,瑞士知名的馬特洪峰(Matterhorn)標高4,478m,地勢雖高,但是鄰近13.8公里處就遇到Liskamm4,567m或Monte Rosa4,634m,高山環繞的組成山群,雖然有名氣,但是並不Isolation(孤立?),但是反觀標高3,776m的富士山,下一座離它最近的高山是在2,077公里外的臺灣雪山(3,886m),孤立的富士山在地理上形成傲視天地的獨特景致。

在富士山和在瑞士健行有什麼差別? 一般而言,瑞士健行地勢有落差高低,可能走完一個陡坡後,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平緩的地形,這個平地可以讓爬坡的肌肉有1-2分鐘的空檔休息,但是富士山則是從頭到尾都在爬坡的上升地形,差別僅有"緩坡"及'陡坡''的不同,一路向上,幾乎沒有平坡的健行方式,考驗著登山者的體能及爬坡技巧。

揹了兩週的摺疊式登山杖,在富士山健行中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幫助平衡、成為雙腿的輔助力、下坡減緩膝蓋的衝擊力...超輕量強化的登山杖,也是我們登山效率高的大功臣。尤其是下山道,靠登山杖的協助,加上日本人的確懂得如何讓遊客快速下山,下山道超有效率(S評論道->我還沒見過這世上有那座山岳,有如此高效率且輕鬆的下山道)

在經過7-9合目之的房舍時,Stefan疑惑的問我:「這些房子是什麼作用?」我解釋在山道開放的旺季裡,這些房舍提供「住宿、餐廳、廁所及販賣飲水零食及為富士山登山杖提供烙印服務」下山後待我們回到五合目的[富士山みはらし],我指著門口的原木登山杖給Stefan瞧,說明在富士山地區是真正用火鐵烙印的服務,他聽完「有人從五合目到九合目邊爬山邊幫登山杖烙印後」,丟出的評語是「如果一路健行要經過這些休息站,幫登山杖烙印的話,難怪這山要爬10小時!!爬一天都爬不完吧!」

我們順利在9月26、27日完成富士山登山計畫,天公作美給了好天氣是最主要的關鍵條件,山區氣候多變,日本今年九月天氣罕見的溫暖宜人,我們密切關注富士山氣象預報及山頂氣溫,盡我們可能的做好萬全準備,不管是裝備還是體能狀況。

富士山除了鮮紅色的火山岩十分搶眼外,這座山本身幾乎是毫無景致可言,但是健行的路上,我們享受著寧靜平和的登山道,放眼往山腳下或雲海天際處望去的景致,我當下明白了傲視天地的富士山美在何處了?心裡不禁感謝Stefan堅持在山道閉鎖的日子來登此山,分析原因如下:

今天登山路上遇到的健行人數總計約20-30人左右,其中一組為聘請導遊,入宿七合目的歐美團隊8-10人,其餘皆是2-3人組成或日本年輕男性疾走裝扮的個人健行者。我和Stefan應該無法忍受富士山上有3-4000人次的盛況,我尤其受不了富士山登山杖上頭掛著的鈴鐺滿路響的聲音(->光想像就覺得耳鳴了)。登山人次稀少(或正常了?),獨享靜寂的富士山之美,我才能領略這座山的獨特之美,要我加入如菜市場一樣的健行行程,這座聖山在我的心目中大概會是截然不同的印象了。

Stefan覺得「安全考量、山道關閉」是一種很難理解的概念,畢竟瑞士人一年四季都有山岳運動在持續進行中,他可以理解富士山因陡峭地型,冬季大雪易有雪崩,的確不是適合登山或滑雪的期間及區域。日本人對「安全第一」的觀念,在景點、交通、設施下都能看出他們的訴求,Stefan的想法則是:「今日無論你決定攀爬、健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座山,安全不都是「責任自負」的嗎?」就算是旺季前來,也沒有人可以擔保你的安全不是嗎?(點頭贊同)

我花很大的篇幅描寫富士山健行,並不是想強力推薦各位在Off Season前來富士山,雖然我承認「富士山的確更適合Off season前來健行」。我們登山前既沒有事先登記、也沒有預約住宿,一路前來此地,責任完全自負。兩人的運氣不錯,天公作美、獲得幫助、體能狀況佳、山岳經驗充足。當然我們也有「萬一情況不對,立即折返下山」的準備,所以平安順利的攀上日本第一高峰,獲得了一個令人心滿意足的登山經驗。

4:30出發(2310m)里見平 星觀莊(五合目)
6.30中場休息(休息位置在八合目附近)
8.05登火山口(此處風勢瞬間轉強轉冷,立刻換上羽絨外套及手套)
8.50抵達劍ケ峰 (野餐!九點就吃午餐!)這裡風勢沒有火山口強,舒服的天氣。
停留30分鐘後,開始繞另半圈火山口往下山道前進
10.00抵達吉田/須走下山道。
12.00返回吉田登山道口
12.30回到五合目(富士山みはらし)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fujisanguide.com/forms/info/info.aspx?info_id=22850
摸黑上山,臉白是因為擦上防曬了。XD
天色漸漸轉亮
進入七~八合目,超好走。


山本身沒景色可言,但是往天際望去是絕景。

強風中靠帽子來遮掩
日出後剪影模式
休息吃香蕉
八合目後又見細砂地型



靜悄悄的關閉房舍(啊~超清靜)
抵達火山口
遠看不覺得火山口大
紅色剪頭處是Stefan,對比下該明白火山口有多大了吧!
抵達劍ケ峰前
野餐中,打包了飯團。(咬咬咬)


Stefan吃飯中示意圖
開始繞另一半的火山口
紅色火山岩超搶眼
家裡有缺磨腳石可以帶一塊回家。(大誤)

抵達吉田口/須走下山道,住宿老闆娘說:
「你會看到立入禁止的線,跨過去就是下山道了!」
(你看,連日本人都教我要進入[立入禁止]的區域XD)
下山超好走,邊滑邊走。(靠登山杖輔助,2個小時下山完成)
幾乎回到五合目,才總算有景致可以拿起相機拍一下。

我指著富士山噴發咖哩飯給S看,他的反應是大笑。
一整天藏在雲層中的富士山,逮到露面的幾秒鐘了。
從五合目寄出的明信片
我在店裡看到壽司達人!可愛,超想買。(但是價位讓人買不下手)
回到河口湖準備回東京。
同場加映我們兩人是穿什麼鞋子健行
我的鞋

Stefan的鞋(來爬富士山/不推) 
補充一個小故事(Stefan提醒我才想起)
下山的路上,大概在六合目,還未到泉ケ滝前,我們遇到另一名下山中的日本中年男性,他明顯的看起來有點不對勁,所以我靠近他詢問「大丈夫ですか?」
果然一點都不大丈夫!他看起來非常疲累且解釋説:「缺乏水份」。我立刻請Stefan掏出背包裡的飲水,把我們一個空的小PET瓶裝個半滿遞給他,請他保重身體後,我們就繼續疾走下山了,雖然他離五合目只剩下大概30-40分腳程,但是依照他的狀況大概會走上1~2小時左右。

Stefan在看到這名男性後,不禁可以理解到為何日本富士山登山口前有那麼多告示牌:「強力的警告市民及觀光客登山的危險性」因為的確有人在沒有充份的準備及理解下,就前來爬富士山,如果你不常運動、缺乏登山經驗,你當然也可以來爬富士山;可能要花多一點的時間,健行過程也會辛苦些,我不曉得有多少人能真正享受登富士山的過程並愛上[健行]這個運動,雖然我們也結束了富士山行程,可是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還會再度重返山岳,畢竟登山健行是我們熱愛的活動之一,當然也會抱怨肌肉酸痛或身體上的疲憊,但是大自然給的回饋,值得一再踏上這條路。

2 則留言:

  1. 你的鞋好美,臺灣有的買嗎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謝謝,鞋不只好看!還超級好穿。爬完山黑鞋變灰鞋,我回瑞士後洗了一下,又變回像新鞋一樣的狀態。台灣有沒有進口,這還真不清楚。(你可能要用Arcteryx Arakys查看看,男款有四色,我覺得灰色也好看,其他顏色以我的標準而言,太亮太刺眼。(可能夜間很安全?!)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