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BS及物理治療

去年膝蓋開始不對勁,長距離的登山健行往上爬沒事,下山時膝蓋會隱隱作痛。我們一度以為是訓練不足,所以我持續慢跑、自行車訓練、並添購了登山杖輔助健行,在我們三個月的旅途中,揹著背包在平地走一天都無感,但是遇到上下坡或樓梯時,膝蓋則稍微有點不舒服。
去年底回到瑞士後,重拾運動的習慣,但是逐漸變成每跑必痛,開跑後的前5-10分鐘會有刺痛感,忍痛繼續跑的話,刺痛感就會漸漸減少減輕(或是我變得愈來愈耐痛了?)還是能撐完5-7公里的日常慢跑。但是最大的問題,是運動後出現的輕微水腫及僵硬感,漸漸的日常生活中,連蹲下去都會有刺痛及無力感,一度以為是大腿的肌肉無力,所以造成膝蓋負荷過大,所以我持續重訓,甚至特別加強squat(深蹲)。

拖上一年多,情況並沒有好轉,甚至有愈來愈惡化的情況,年初我的醫生朋友K曾約略查看過我的膝蓋,K評估我膝蓋周圍的韌帶及肌腱發炎,運動可以照常,但是避免任何膝蓋會痛的運動及滑雪。膝蓋一直時好時壞,5月份,Stefan幫我找到膝蓋專門醫療團隊,他說應該是全瑞士最強的膝蓋專門了,幸好這個團隊是附屬在巴塞爾省立醫院裡,在瑞士如果真的是"特別專門的醫療診所",掛號等上4個月也不算久,所以我排20天後的預約已經算快。

6月23日下午二點半的門診,陽光運動型的醫生看診,醫生送我去拍了六張X光後(左右腳各3張/三種角度),又會診了另一位較年長的醫生後,診斷應該是ITBS(髂脛束症候群),基本上被診斷得ITBS的人應該和我一樣,容易心生不滿,因為ITBS很諷刺的;好發於運動員身上,尤其是長跑、慢跑、健行、重訓及自行車,簡言之,是一種肌肉骨骼系統過度使用所產生的綜合疼痛症狀。撇開O、X型腿及天生偏足的人外,不運動的人幾乎不用擔心會有ITBS。

醫生預約了下次回診的時間(二個月後)及一張九次物理治療的處方,我不是很清楚瑞士醫療的體制及系統,但是想也知道會是一個荷包失血的結果,所以就這樣開始了我的九次物理治療之路。

6月29日開始第一次物理治療,治療時間每次30分鐘,ITBS的疼痛症狀雖然大同小異,但是每個人天生的體態及生理條件都不同,所以物理治療師的任務是評估每一個患者發作的原因。每一次的治療,我都在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,並找出要加強訓練或放鬆的身體部位。第一次治療比較像是面談,運動型治療師Markus先了解我的生活、運動習慣及有無使用藥物...等等的細節,本日結束時獲得兩款指定運動。
1)階梯鍛鍊足弓(因為我站立時,足弓顯得過扁)
2)繼續重訓器材Leg press

Markus本身是運動專門的物理治療師,每次和他30分鐘的治療時間,他除了會指派量身打造的運動外,也會針對我特別疼痛的左膝髕骨周圍按摩放鬆治療,

朋友U聽到我的物理治療項目之一,是要加強訓練我的肌肉時,她驚訝的問:「Joy,我不敢相信妳還有沒訓練到肌肉?!」這是事實之一,連Markus都曾誇過我實在是很fit了,但是我覺得身體就像是家庭主婦打掃屋子一樣,乍看一個空間覺得很乾淨清爽,但是走近細看門框、屋角及擺設,還是會發現灰塵或頑固的髒污,而那些門框、屋角及擺設就像身體的「小肌肉」及不常運用的肌肉一樣,日常生活的動作或是運動,很難鍛鍊這些隱藏版的肌肉,肌肉發展不平衡其實也是造成ITBS的原因之一。

幾次物理治療下來,(包括七月中Markus去渡假兩週,改派另一名治療師)我覺得鏡子檢查法,是既直接又快速的姿勢校正方法,找一面全身鏡(貼在牆面健身或瑜珈教室那種更好)脫鞋站在鏡前,兩腳張開與腰部髖骨同寬,用自己習慣/摜用的姿勢往前/往下蹲(膝蓋超過腳趾無所謂),接著保持姿勢不動,現在檢查膝蓋髕骨的位置。

正常的蹲下,腰部摸到凸起的髖骨、膝蓋的臏骨及腳趾(大姆指及食指之間)應該形成一條直線。而我卻形成了一個X線條(因為膝蓋往身體的中心彎曲)但是我真心不覺得彎,反而感覺是直線,但是用鏡子一看就很明顯的往內彎。膝蓋髕骨有內縮的習慣及傾向,意即我在日常生活中,一旦身體有彎曲膝蓋的動作時(慢跑、登山、騎自行車或是上下樓),膝蓋就會不自覺的往內縮而造成IT Band的過勞及緊繃。

膝蓋向內彎曲,又加上後天出現較扁平的足弓,很明顯是臀中肌無力的結果,所以我最近除了在家痛滾狼牙棒(Rumble roller)外,幾乎是天天在加強鍛練㬾部的肌肉。可惜肌肉不像肥肉,肥肉在家狂吃一個月就會上身,肌肉就算天天練,也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。
Rumble roller開箱
最近一次物理治療,我到診間的時間有點早,所以翻閱等候區的健康雜誌,其中一篇在討論現代人缺乏運動/活動的文章,文章分析由於社會結構及現代化的影響,當代人和百年前的人比較之下,身體的活動量大減,日常生活中不再需要身體大量的勞動,所以現代人提高身體活動量的方法就是-運動。而普遍最常出現不運動的理由是:「沒時間」(我讀到這裡時,不自覺的點了點頭,全世界都一樣,"沒時間"真是萬用好理由)文章筆鋒一轉,超直白的寫了一句話「現在說"沒時間"運動的,將來也勢必要花時間在生病上。」(超猛,德語果然是又準又直接的語言)

雖然我本人是個活生生因為運動而「生病」的案例,但是身為運動愛好者,強烈建議各位每週至少有2.5小時的運動時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